Scrum 裡有一段比喻故事相當有趣,週五讓我們輕鬆點,來聊聊這個寓言故事所帶來的啟發,那麼,故事開始:
從前從前,有一隻豬跟一隻雞是好麻吉,有一天下午,他倆在下班路上,討論起要不要合伙一起開餐館的事。於是,豬就問雞,那這個餐館該取什麼名,雞說:「叫火腿與雞蛋餐廳如何?」,豬愣了一下,回雞說,「不行,賣火腿我可是貢獻出我的肉(committed);賣雞蛋你卻只需要下蛋參與其中(involved),這怎麼行!」
圖片來源:Implementing Scrum
Scrum 框架裡將角色在概念上區分為兩類-「雞」組以及「豬」組。豬組(全身投入的火腿)是在開發過程中實際上在第一線做事的人,也就是 Product Owner、Scrum Master 以及 Develop Team;其他不在前線,負責出嘴、出想法、給建議的人,但又不能把他們的意見當作聽聽就好的角色,通通都是雞組(僅參與其中,非全身投入)的成員,統稱為利害關係人。
這故事的原意,是想表達在 Scrum 方法論中,利害關系人最好只給建議但不該硬去 Drive 團隊要怎麼做,最終決策權應該賦予敏捷團隊。這個原則,與華為執行長任正非所提到的觀念不約而同:讓聽得見炮火聲的人做決策。
圖片來源:任正非36條管理秘訣
不過,在讀完 Scrum 的豬雞寓言故事後,Rson 仔細回想並比對過去曾待過各種不同文化的組織,也產生了另一層面的反思:從傳統組織到轉型成敏捷的過程,不能操之過急,脈絡如下。
在傳統尚未導入敏捷方法的組織中,公司經常把員工當成「雞」在使用,希望這些雞不要太有主見、依自己的想法行事。好的員工應該依上頭的指示行動, 希望何時下蛋就好好準時下蛋,屬於頂層控制論。倘若這隻雞太有主見,可能反而會被拿來殺雞儆猴,日子久了,留下來的員工漸漸被調教成主管/老闆們的形狀,溫水煮青蛙(誒這篇怎麼這麼多動物,又雞又豬又青蛙),他們也就從原本有理想有抱負的北漂小清新,逐漸蛻變為奉行多說多錯、少說少錯、不說不會錯的被動型員工。
接著突然有一天,公司決定開始導入敏捷,讓員工得以有機會形成自組織,讓團隊自我管理。但前面所提到這些早已變成雞形狀的員工,其實很難立刻就能轉變成全身投入的豬,因為,導入敏捷的過程,其實是一種漸進賦能的歷程,無法立竿見影。
圖片來源:迪士尼海洋奇緣
在組織中,你是想成為僅參與其中的雞,還是全身投入的豬呢?觀迎交流你的觀點。